2019 前半年弹指而过,整个互联网圈,除了几个社交产品零敲碎打博取一点关注眼球,付费会员形式于寂然中发出一丝变徵之声,互联网公司普遍哀鸿遍野,诸如裁员、倒闭、股价跳水等负面音讯纷至沓来,曾经的雄伟蓝图均已成为明日黄花。
3 天流失77%, 30 天流失90%, 90 天流失95%,这是当前一切App的均匀流失数据。除了那些把用户时间抢完的头部应用以外,市场上的多数产品都在面临留存难题,即使强如微信,公众号的翻开数据也已为难到不能直视。
拉新 1 万 3 个月后留下500,假如用户留存时间够久,放大范围其实也是好生意,想方法提升ARPU值就能够了。但是所谓祸不单行,互联网用户红利消逝了, 1 季度挪动端用户增量仅有 760 万,这关于 450 万款App来说,几乎是头破血流的不够分。
拉新本钱剧增,各家互联网公司顾不上再立“幻想”的牌坊,开端充满深挖到 5 环外小镇的下沉金币和分销鸡汤,还有红果果的“小姐姐”诱惑。那些明星公司的队列产品,在存量市场也失去了“藏起来”的必要,全部选择发布会广而告之,第 1 天凭仗噱头吸收话题流量和用户留存, 30 天以后其实和普通产品的留存数据也没什么区别。
听说“金币的诱惑”曾经能够媲美广场舞,老家县城的大妈微信群里,曾经不再盛行什么儿女话题,而是有组织的协作在各种“头条”刷金币。老衬亲眼所见,很多不认字的大妈们,在App上刷金币的操作走位,那叫一个霸气,听说目前收入还不错,或许头条们的融资宣言能够换成“孝敬爸妈就投资X头条”。
2
曾经高大上的幻想是设计一款可以改动世界的应用,互联网公司一夜之间节操尽碎,集中精神开端拼下限,改动世界先从改动县城开端,降生了下沉、降维、跨界、产业互联网等一堆新名词,制造出无尽的急躁和焦虑,而这一地鸡毛背后,更多要素就是竞争加剧以及用户转换本钱进步。
1、用户范围,QuestMobile数据显现 1 季度的挪动用户净增量仅有 762 万,除了快手短视频仍然把 1 亿日活的用户增量作为下半年目的,其他范畴均已开端竞争用户时长。各大视频、电商、外卖、音乐、语音等平台近期集中推行付费会员,目的不是那点会员费,主要还是刺激用户时长和消费粘性。
2、眼球经济,这个世界的产品经理有两类人,分别秉持着两种不同的产品设计价值观,一种针对人性,另一种针对理性。
各种补贴、金币、小姐姐,就是游戏边境的变相拓,这类产品主要瞄准人性,让人做到抑制不容易,让人纵容其实不难,所谓人类先天 7 宗罪,心情有很多能够挑逗的点,特别是心情控制才能相对单薄的群体,首先是年轻人,其次是下沉市场。这一类产品的增长速度通常极快,短期内就可能会让用户沉浸在各种心情中不能自拔。站在长期来看,用户最终都会回归理性,因而心情类产品缺陷除了用户忠实度不高,口碑也不会太好,容易被同类产品替代,更禁不起危机公关考验,比方咪蒙,增长多快,败得就多快。
理性很多时分有点反人性,贵在用户忠实度高,产品强调性价比和可用场景,苹果和微信的简约是这其中佼佼者;小米的为发烧者而生,产品理念也是针对理性;当下盛行的To B和在线教育,公司消费行为肯定是理性,动不动就开会决议;教育更不用提,用户主要还是看口碑和成果提升状况,学生选名师,名校招优生。
3、巨头封堵,存量市场既然没有机密,那么巨头的反响速度就更快,范围优势下各种压制,短视频和直播竞争白热化,入场资历就都是巨头和独角兽,地道创业者早就落伍到疏忽不计,初创者只能作为内容消费者入驻平台吃政策红利。巨头不在意小市场的暂时性亏损,宁可错杀也不放过,在云计算还没有杀入工作场景时,纷享销客是当时SaaS的佼佼者,然后遭遇到钉钉免费形式,市场便重新洗牌了,相似的金蝶、销售易等OA和CRM工具,也只能选择跟随免费战略或者直接入驻。
4、竞品增加,从H5 到小程序,简单易用的开发者工具越来越多,很多包括普通人都能快速上手,招致多数营销创意的开发本钱极低,办法迭代速度更快。一个创意可能头一天刚呈现增长苗头,第二天就充溢了一大堆跟随者的相同形式,技术门槛降低,创业者即使吹到了小风,很快风口也被堵住了。
5、渠道疲倦,无论微信怎样改版,数据多么每况愈下,仍然也还是运营私域流量的首选平台。那些公域流量平台,都在从单产品效劳向一体化过渡,比方百度和头条系,万花筒似的,不时发布队列产品来消化本人矩阵流量,从而缓解用户的流失速度。
6、技术垄断,云效劳当前的竞争很剧烈,底层技术和创业者其实也没啥关系,很多AI、AR类高技术含量的应用早已被巨头们内置在云端,开发者直接套用接口即可。去年有个十分火爆的照片类小程序face+,很短时间内就到达了千万日活,由于腾讯组织架构重组,内部协同呈现问题,差点回收了Face+的运用权限,这才曝光出这个千万日活的产品,底层技术居然是直接套用腾讯云端接口快速上线的。
挪动互联网当前的开展已然抵达瓶颈,百度财报的历史初次亏损,熊猫直播倒闭,还有日复一日的裁员音讯,都在映射互联网公司正在阅历着的阵痛调整。那些资本驱动的投机者开端退场,去参加另一个风口,泡沫决裂后显现出来的,是真正的市场需求,用户愈加理性和长期,那些还在继续兜底的产品和团队,最具价值。
3
曾经公司一个运营同事,他有个观念,老衬觉得十分错误,但当时却没有更好理论停止辩驳。他以为广阔大众根底代表着中低端用户,大多数用户其实都不太理睬市场上的其他竞品,更不会做理性比照,很多用户都是遇到哪个就会不断运用那个产品,这种现象特别表现在游戏和女性用户身上。
假如处于增量市场,这个观念具备合理之处,新用户不时涌入前提下,产品的设计能够假定用户第一次运用同类产品,因而先入为主,不用太过关注竞争对手;而假如处于存量市场,这个观念逻辑就会破绽百出,存量市场的老用户,此前肯定运用过相似产品,产品的设计假定必需比照竞品,用户会选择价值更高的那个产品。
贴吧之父俞军有个存量市场的产品公式:产品价值=(新体验-旧体验)-转换本钱。一切市场到最后都会变成存量市场,因而这个公式以至能够看作产品价值的终极公式。
当前互联网曾经成为存量市场,根本失去了大而全的平台时机,垂直赛道无论增量和存量,时机不断都在,比方今年的在线教育,明年或许就轮到其他行业了。小而美的利基市场,深耕细分范畴,或许才是当前的流量解药。
举个栗子,存量市场会愈加拼硬核,套用俞军产品公式,竖屏藐视频范畴,去年竞争那么剧烈,BAT和各大独角兽悉数入场,到最后一切巨头都失败了,只剩下更早规划的快手和抖音。快手和抖音如今又开端对决,快手逻辑也一样, 8 年的产品优化,体验上肯定胜过抖音,那么主要就是竞争用户的转换本钱,所以快手从抖音优势的MCN机构下手,由于内容消费端的KOL可以迁移粉丝,而且地道商业行为的内容消费端,只需盈利入驻哪个平台都没所谓,因而没有用户转换本钱。
4
从大而全到小而美,从增长循环到留存循环,不只是下半年的流量解药,也将是互联网很长一段时间内的运营趋向。
1、利润驱动范围,存量市场竞争格局大多遵照互联网行业的 721 定律,也就是一家独大,因而烧钱意义曾经不大,京东再烧钱也不会推翻阿里,只要利润能够保证资源和效劳质量,好像我们理想,有钱人身边也有更多的便利条件。
苹果公认利润高、很赚钱,苹果各种用户体验和售后效劳也很极致;可能得罪米粉的栗子,小米口号是净利润不超5%,利润低所以可能各个中央省钱,无形中也会排挤优质供给商,因而手机偶然会出一些低级小缺点,MIUI系统也四处布满广告。
老衬备用机用米 8 透明版,价钱定位中上,号称双频GPS,某次出差帝都,开车第一次运用导航,途中位置不断出错,改换了多家导航App,最后发现是手机问题,上网一查,这种状况并非个例,反映GPS不能用的米 8 用户很普遍,当然小米售后应该还不错,由于只是备用机,老衬并没有申请售后。
2、优势驱动速度,一家独大的存量市场,新增用户大多也会依据前 3 名的占比瓜分,产品之间的用户浸透和反复比例也很大,因而瓷实产品优势愈加胜过用户增长速度。比方京东从早期的垂直3C定位,到之后的物流速度,是构成忠实用户的最大优势,假如没有这两个优势,用户占比可能早就被其他对手蚕食完了。
3、盈利驱动融资,互联网寒冬,不时融资的烧钱形式,当前曾经很少了。烧钱补贴的用户价值不持久,中止补贴很可能用户可能就流失了;其次烧钱形式必需不停融资,无论关于创业者还是投资人,多轮融资以后股权稀释严重,不只ROE报答不高,以至会失去决策权;还有烧钱运营通常属于不太冷静的运营行为,当补贴杀红了眼,很容易堕入财务窘境;并且烧钱形式下还集聚集很多融资驱动的投机者,而非商业驱动的理性创业者。
无论产品优势还是运营利润,基本上都是思想转变,将产品运营从早期的增长驱动留存,转变为留存驱动增长。老用户获取难度比新用户容易 7 倍,并且能够承受价钱变动和产品新效劳拓展,因而一方面增加老用户价值,另一方面经过用户称心度来获取新用户,是互联网下半场的产品逻辑。
5
念头*产品*团队*执行*运气=胜利。
胜利的概率很低,但拉长时间线以后,运气概率=100%,长期玩游戏的人都理解,无论几率多低,长期刷下来都会拿到爆人品的配备。假如提升事业的胜利概率,内心要从一开端就拉长预期时间,所谓的延迟满足,其次才是办法战略。
1、开创人契合产品,所谓没有做不成的事,只要做不成事的人。企业的胜利和失败都是由决策招致,决策质量越高,胜利几率就越高,因而决策有优势的开创人具备胜利潜力,也一定是行业的资深玩家,再进一步,假如整个团队都是深度玩家,那么胜利概率更高,因而本身选择和选人是关键要素。
所谓人与产品契合,主要是才能与性格。
每个人都具备某个范畴先天的发明力和执行力,我们都在寻觅谬误,谬误途径或许各不相同。一份内心喜欢的事业,发明力和执行力来自先天驱动,那么不只可能工作成果突出,职业生活也是幸福的;一份厌恶的事业,不只工作绩效落后,内心也会失去自在,疑心本人同时彻底成为一个混日子的人。
学校教育、工作阅历、家庭影响、社会经历和朋友圈,属于后天取得的,性格会随着事业契合度的变化而变化,内心喜欢事业的人,耐烦、聪慧、担当和自信这些胜利的性格质量会不盲目表现出来,混日子人的性格则刚好与之相反。
多数理论都会说觉得骗人,倡导用数据做决策根据,但觉得或许是决策中最重要的局部。任何巨大的产品和创造,从 0 到 1 时都没有数据参考,大多都是凭觉得发明。亚马逊从书籍到万物,贝佐斯Day one的价值观就是寻觅一种觉得;乔布斯坚持愚笨和饥饿、纳德拉刷新,实质上都是去寻觅本能的觉得。
2、产品契合市场,找到觉得必然要关注数据,产品是觉得,市场是数据。追风口的产品大多跟着数据走,属于坐顺风车的投机心态,可能在早期,产品数据很快增长,当之后增长变慢,运营艰难,风口论者就会畏缩。跟着觉得走的产品,属于一种兜底心态,无论产品数据增长快慢,运营难易与否,都已然扎根市场,不会随意畏缩。
3、市场契合商业,商业形式很容易过度关注,实质就是LTV>CAC,客户价值大于获客本钱。市场数据很容易被疏忽,很多时分做完市场才发现,用户价值和获客本钱基本不成比例,市场和商业的契合度很低。
举个栗子,老衬曾经切入家装SaaS范畴创业,家装市场数据几万亿,连家具市场都 7000 亿。
寻觅利基市场,只能愈加细分。从家装到家具,家具再到北欧和现代,这两个品类的用户属于年轻人群,契合互联网特性,并且北欧和现代样式设计以简约为主,建模本钱很低。随后细分客户类型,品牌、卖场、设计三类客户,酷家乐在设计范畴规划较深,竞争难度很大,而品牌方盛行会议展销,因而老衬主打AR导览,切入展销场景,这样细分下来,从几万亿的大市场就细分到十亿左右的利基类目。
然后预估市场占比,全国大约不到 1 万客户,假定一年10%,签约 1000 个客户和 1 亿范围,那么每个合同金额均匀需求超越 10 万,因而产品定价应该每月7000- 15000 之间,运营形式主要依托线下的销售部门拿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