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私域流量救不了品牌

发布日期:2019-07-08 10:32:55

私域流量这个概念听说是来源于几年前的淘宝系,但真正火起来也就在去年年底及今年上半年。在微信生态中营销越来越难,品牌私有域的流量池变得愈加重要,因而“私域流量”成为行业黑话。

依据我们的察看,虽然私域流量概念很火,但品牌很少有把私域流量做得不错的案例,反而照旧是电商类、微商类的小团队把私域流量玩的风生水起。这是为什么?

私域流量是微商吗?

或许不少人有不同意见,但我们以为私域流量就是微商式的手法。

品牌假如想要将流量沉淀到微信号等个人账号中,无可防止地要经过一些微商化的“钓鱼”方式,想要经过社群、朋友圈停止转化,也不可防止地要向微商前辈们学习套路。

微商虽然名声并不太好,但背后的经历总结都是用户运营、打造IP的方式办法,最终构成了一整套高效的引流转化体系。私域流量的重点在于运营用户的长线关系,这与微商别无二致,当然也有很多“割韭菜”大捞一笔的微商,我们以为久远来看,那些是不合格的微商。

业内曾有一句调侃的话,说一切PR/KOL/运营最终都会成为微商,道出了局部真相。但私域流量也好、微商也好,之所以会被如此调侃,不只由于其办法论的有效,还由于其办法论在大格局上的局限性。下面是三点小想法:

一、私域流量并不适用于一切品牌。

我们曾在《做私域流量前,先想想这三个问题》说过相似观念。私域流量只是一种工具手腕,处理的也只要流量本钱问题,假如品牌自身有稳定的低价流量来源(如一些裂变流量、线下流量),那其实就没有太多必要做私域流量池。

私域流量需求人力本钱去做日常运营,本钱不低,通常也需求一定的利益机制的设定来激活运营人员的积极性。但关于毛利低、决策链条长、需求定制化、低频消费的产品而言(典型的如2B类产品、耐用品比方五金用具),私域流量也一定是个好选择。

另外,私域流量只能处理特定问题,比方流量复用本钱及效率问题,并不能处理产品战略问题,假如你的品牌都不晓得在哪去找精准用户,做私域流量并没有太多意义。

二、品牌营销到品牌运营的不适症

私域流量的搭建看上去并不复杂,但事实上需求品牌方有后续的运营才能,把流量圈住了以后,怎样后续运营、怎样完成用户转化才是个大学问,假如再加上用户分层分级、标签化等精密化运营操作,这常常超出了传统品牌的“才能圈”。

运营来源于互联网公司,由于软件等互联网产品,需求长期为用户提供效劳,产品自身也需求停止迭代更新,这才有了用户运营的概念,触及到拉新、促活、转化、留存等方方面面。

相比之下,传统品牌公司更注重的是营销,不时经过campaign的方式停止一波又一波的广告推行,然后配合终端渠道停止销售转化。在营销过程中,很少品牌会有认识、有才能对用户停止持续跟踪推行,这也是传统营销形式效率并不高的缘由。

运营相比于营销而言,愈加精密化、长期化,能够把运营看做是营销的后端效劳。但可惜的是,大局部传统公司并不具备用户运营的才能,也没有所谓的运营部门,长期化的用户运营动作、新媒体内容通常都会外包给代运营公司及广告代理,这种状况下“私域流量”的搭建与运营就离品牌自身更远了。

三、越是渠道依赖,越做不好私域流量

我们以为把私域流量运营得最好的照旧是微商类的团队,其中一个重要缘由就是微商没有太多的销售渠道选择,因而愈加注重社群及朋友圈中的成交转化。

拿快消品来说,产品的销售十分依赖于线下的商超等销售渠道,通常意义下,线下商超代理点位铺的越多,渠道浸透越广,产品卖货效果就会越好。因而相比于费时费力搭建整套私域流量的闭环,这些品牌不如花力气去优化线下渠道来的更真实。

私域流量更合适做终端渠道的转化运营工具,供面向用户的终端运营者运用,比方线下店铺的店长老板、保险房产等线下销售员、小区里的业主群群主等(而且由于个体利益的缘由,他们也更有动力去运营私域流量)。

拿微商来说,微商品牌的老板并不大需求费力去建群发朋友圈卖货,只需求管理好整个代理体系就能够,而做私域流量卖货的,更多是那些下层的个人代理。

结语

私域流量不是万能的,焦虑的品牌方们也不见得真的都有搭建私域流量的必要。与其追逐新的盛行概念,不如认真考虑本人的产品/品牌的重点在哪,但可惜,我们看到很多人对概念关注过多,对本身关注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