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是一种商业,那就有它的定价模式,有了定价模式才能形成产业链,通过定价模式在上下游间结算。
常用的定价方式,包括:展示类和转化类,展示类常用于品牌广告,转化类常用于效果广告。
具体介绍如下:
- CPT:Cost Per Time,按时长计费,即按照占据此广告的时长计费,在高价值的广告位上常见,例如:开屏广告、跳一跳的广告等。
- CPM:Cost Per Mille,按展示量计费,即按照此广告的展示次数计费,以品牌展示类为主。
- CPC:Cost Per Click,按点击量计费,即按照此广告的点击次数计费,关键词竞价常用,例如:头条的信息流广告。
- CPA:Cost Per Action,按行动量计费,即按照某些用户行为次数计费,CPA包括以下CPD、CPI、CPS等。
- CPD:Cost Per Download,按下载量计费,即按用户完成APP下载计费,APP、游戏等常用。
- CPI:Cost Per Install,按安装量计费,即按用户激活APP计费,这种比较少,一般是广告主内部衡量效果的指标。
- CPS:Cost Per Sales,按销售量计费,即按完成订单的用户数量结算,以电商类为主。
展示类在转化漏斗的前列,而转化类在转化漏斗的后面。因此展示类的广告主风险较大,转化类的媒体主风险较大。
用哪种方案定价,本身就是上下游之间博弈的过程,和:广告标的、媒体属性、广告位价值、能否受众定向、eCPM估计等密切相关,需要广告主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