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们网购、搜索或者看视频时都会看到形形色色的广告,它们在手指或者鼠标的滑动中一闪而过。对于我们而言,那些广告毫不起眼。对于广告而言,我们也一样——广告获得的流量是数以万计的,我们的浏览行为只是流量洪流中的一滴水。当然,这里不是说个人用户的浏览行为不重要,而是强调由这么多个体组成的广告流量的巨大性。
在这个一切皆可估价的时代,人们不仅根据广告流量给广告估值还把价值量化了。这很好理解,如果通过大数据归纳得出日PV达到1000的广告可以给广告主带来1元的收益,那么以此类推,所有广告的收益如何都能通过日PV计算得出预期值。事实上,广告营销行业还可以利用这种算法给每一个广告位标价。举个例子,淘宝APP首页轮播广告位可以轮播3个推广位,轮播有时会发生变化,置顶的推广位贡献全页80%,而该广告位的CPM为6元,运算得出
6*0.001*3/0.8=0.0225,即每有一个用户打开一次淘宝app,即达成一次浏览,产生0.0225的价值。在大数据时代,量化广告位价值已成为现实。
“一分钱一分货”这句话在广告营销行业一样适用,流量大的应用广告价值更高,可以接到报酬更高的广告offer,广告主也通过高流量获得高收益。这是一个严谨的符合市场规律的模式。为了方便计算,人们提出了CPM、CPC和CPA三个概念。CPM指的是展示成本,即广告每展示一千人次需要花费的成本;CPC指的是每点击一次花费的成本;CPA指的是每行动一次花费的成本,行动有很多种,包括注册、互动、下载和购买等,CPS、CPR和CPP等概念是将行动具体化后提出的相应概念,属于CPA的一种。
成本越高意味着广告位的价格更高,所以大家经常看到大量应用变现的文章里都出现CPM等词,提高CPM的根本是增大流量。这离不开优质的应用内容——好玩的游戏必定有更多人玩;好用的工具类app也会有更多人适用。当然也离不开合适的变现方案——采用什么广告形式、广告位摆在哪里和广告何时弹出等问题都需要考虑。在秉承高效原则的现代社会,应用开发者一般会把考虑如何变现的工作交给可靠的移动营销平台承担。国内不乏可靠优秀的移动营销平台,像受到1000多款应用开发者信任的汇量科技就是其中一家。
随着网络时代的深入,用户体验也成为了很重要的因素,尽管流量还是决定广告价值的重要因素,用户体验的优劣也对广告价值产生了影响。这一点将是广告营销行业新的热点和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