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一下我们能用到的国外 App,Facebook?Instagram?Twitter?VSCO?有没有发现,能进入我们视野的国外 App,要么是大公司旗下的当家花旦,要么是 App Store 的官方推荐。大浪已经淘去了很多砂粒,留给我们的几乎都是精品应用,这些应用对用户体验还是会有追求的。
对于这些应用,注册用户和日活用户都非常巨大,而且是面向全球的用户。你见过除了中国外哪个国家的人天天打开头条和微博?所以当用户基数非常巨大的时候,日打开次数就非常大,如果植入开屏广告(一般为 5 秒,当然有些奇葩广告放了 30 秒的视频我也是醉了),带来的就是打开速度变慢,严重影响体验。
价值观
其实这个还是蛮虚无主义的,不过却是一个现象。
在 C 端层面,当美国人打开 News 或者 游戏 App,不喜欢看到一个和本软件不相关的广告内容,而中国用户对于开屏广告似乎还可以接受?然而我觉得更主要的原因是没得选,我倒是想卸了渣浪用脸书啊,我登得上去吗我 ?!
在 B 端层面,中国的广告设计大而全,五彩斑斓的黑色都能给你整出来。而美国在硅谷文化的浸润下,更尊崇 less is more,比如 Google,所以能去掉的都去掉了。
盈利模式
任何免费的互联网服务都是绕不开广告的。你知道茴香豆的「茴」有几种写法吗?啊不是,我问的是你知道 Facebook 有多少种广告模式吗?说出来不怕吓死你啊!
按投放目的划分,Facebook 分为以下 12 种形式(来源于 @企鹅智酷):
1. 用于提高网站点击量的广告
2. 用于提高网站转化量的广告
3. 用于提高主页贴文互动量的广告
4. 用于提高主页点赞数的广告
5. 用于提高移动应用安装量的广告
6. 用于提供优惠券领取的广告
7. 用于提升本地市场知名度的广告
8. 用于活动响应的广告
9. 用于产品目录推广的广告
10. 用于提升品牌知名度的广告
11. 用于开发潜在客户的广告
12. 用于提升视频观看量的广告
Facebook 有这么多盈利模式,何必吃力不讨好吊死在开屏广告上?
无独有偶,可以通过企鹅号赚钱也能通过开放腾讯合作伙伴的一级流量入口盈利的微信,不也没有开屏广告么?(至于其他腾讯系应用,如腾讯视频,由于用户不会每天频繁打开,所以开屏广告还是在用户的忍受范围之内的)
非刚需的小应用生存之道
前边讨论的都是大厂免费应用,那些小而美的国外应用又是怎样的呢?
其实理由无非也上述三点:小而美的国外应用注重体验,自然不会给你加开屏广告(给你加广告的烂应用你也不会下不是);价值观不多说,不喜欢就是不喜欢,都小而美了,再加广告 用户就跑了;盈利模式上基本不是付费下载就是应用内付费(In-App Purchase),人家不靠流量活,自然没必要加开屏广告(不过一些游戏的增值包会有观看广告视频的选项,但那不像开屏广告一样是强制性的)。
所以总的来说,国外 App 开屏广告少的原因主要是在幸存者偏差下,我们接触到的都是一些大厂 App 和优质 App。在这部分比较注重用户体验的 App 集合里,由于价值观和国内外对广告类型容忍度的不同,加上大厂 App 盈利模式丰富,小而美应用不依赖开屏广告盈利,形成了目前国外 App 开屏广告并不常见的情况。
对于国内 App 来说,因为某些原因,用户对大厂 App(如新浪微博)其实是没得选,尽管用户基数巨大,做开屏广告非常影响体验,但人家要做你也没办法。而其他一些垂直领域的应用,由于国内整个大环境就是这样,随便在搜索引擎搜索「开屏广告」就会出现各种丰富的开发教程甚至来自手机开发厂商的系统适配包。那么大家都做,我不做白不做对吧。